首页 项目专区 孤儿助养

实施好孤儿项目是精准扶贫的具体体现 镇雄县孤儿项目检查、探访情况

项目地址:

已捐助善款总额

0.00

捐款人数

0
实施好孤儿项目是精准扶贫的具体体现 镇雄县孤儿项目检查、探访情况

项目介绍

截止2016年12月,爱德基金会、云南省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孤儿救助项目覆盖了云南省文山、大理、普洱、楚雄、德宏等7个州、市,镇雄、宣威、巍山、澜沧等41个县,救助在校孤儿共计6600余名。救助资金为中小学1340元/学年,高中2680元/学年,大学5000元/学年,这个项目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大,地方政府欢迎,社会效益显著,扶持的精准高,受益孤儿都是家庭比较困难或是特别困难的学生,做好这个项目对社会、对学生家庭都有很大的意义。为此项目的实施要求非常精准、细致、受助者的资料要详实、资助对象要精准到学校、到居住地、到户、到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不准、不实的情况。我会领导对孤儿项目非常重视,将其纳入主要工作内容,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来落实,提高认识、集中力量、尽最大的努力,把该项目做准、做深、做细,力争做出成效摸索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针对项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经多次研究讨论,结合各项目区的实际、我们采用不同措施和办法加强项目的管理。

一是加强力量,招聘工作人员2名,组织、聘请志愿者帮助工作,添置电话、电脑等一批设备,对各地报送的资料统一核准、输录;二是已对各项目县没有专人管理项目,仅由一人兼管,实际上是重视程度不够,对此我会要求数量多的县要固定专人管理,兼职的我们除重点督促外还加强与其分管领导联系,引起重视,起到督促配合的作用;三是建立了各地方管理人员、学校老师的QQ、微信群,经常提醒交流工作情况、督促、了解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四是定期不定期到各项目区进行检查、探访,特别是到项目管理相对薄弱,自然条件差的边远地区进行深入探访、用我们工作深入、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的行动感动、启发地方项目管理人员,实现共同努力、认真做好项目的目的。

针对成绩单、学期汇报等资料出现的代写、感谢信简单、千篇一律、报送时间严重滞后等问题,结合镇雄县孤儿人数近2000名(是人数最多的县)的情况,在2016年10月由爱德基金会项目负责人王伟、我会理事长叶晓祥检查探访了木卓、罗坎两个乡镇的情况下,为确保项目的质量,决定再次对镇雄孤儿项目进行检查探访活动。

镇雄县是昭通市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与四川叙永,南连贵州毕节、赫章接壤。县城驻地乌峰镇,距省城昆明598公里,距贵阳326公里,距昭通市265公里。全县瞎28个乡镇,人口168万,(在校学生近30万),该县地处乌蒙山区,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斜坡地带,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是云南省贫困人口、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连片特困地区。全县主要与山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为主,气候条件恶劣,高寒、冷凉,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是阴雨、大雾天气。主要种植土豆、玉米。是我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诸多因素造成婚姻关系复杂、不稳定、在外打工的多,离家出走的多,每户3至5个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数,带来了事实孤儿数量大。

为确保孤儿项目活动精准、顺利可持续发展,我们选择了镇雄县自然条件最差、最偏远、贫困的高寒山区乡镇:杉树镇、碗厂镇、牛场镇这3个乡镇的学生,进行检查、走访。

2016年12月15-18日,在镇雄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邓老师的陪同下,我会项目主管林建梅一行4人采用学校集中探访和入户探访不同的方式先后探访了杉树中学,碗厂中心小学、碗厂中学、牛场镇沙坝小学、田坝小学、牛场中心完小、高桥小学、高桥九年一贯制学校共8所学校54人,选择家庭条件差、距离学校较远的入户探访14人。

此次活动因时逢寒冬腊月,气候环境恶劣。所在乡镇全部都位于镇雄偏远的高寒山区,海拔大都在3000米以上,孤儿多数居住于大山深处,交通极其不便,入户探访孩子家中时,很多村寨还不通车路,只能走路,有的从学校到孩子家中一个单程步行要4个小时,山路崎岖、翻山越岭,有村间便道的也是路面窄而且坑坑洼洼,基本都是泥浆路,只有越野车才能勉强通过,路陡而险,所经过的路基本上一边是悬崖,且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5米,坐在车里的我们都是手紧紧抓住车门,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的帮着司机师傅看路况,生怕一不小心就发生意外。此次活动虽然行程艰辛,却非常有意义,一是这里的村民生存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就算是正常家庭(双亲都在的)出生的孩子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是处于最弱势的孤儿群体,需求十分迫切,促使我们努力工作,在探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家3-4个姊妹的,有漏报的我们也当场拍下户口薄信息,学生照片,等探访结束回去后立即申报。二是深入检查探访活动能够有效提高项目质量,密切与地方项目管理人员的关系。我们的行动对他(她)们具有感染性作用,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已。此次探访时间紧,任务重,但得到县教育局和相关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所抽查的孤儿实际情况与申报时所上报的纸质资料基本一致。三是通过此次探访工作,也发现一些存在的小问题,如监护人家庭成员登记不完整,不准确,学校信息变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后要加强与各个项目区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工作;要坚持对各个项目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检查、探访工作;对无人监管或是监管力度不够的项目区,我们要与地方政府、教育局多协调多沟通,要求地方指定专人负责此项目;对于一些信息变更的孤儿,我们要及时处理,上报,做到信息更新及时准确。此次探访活动顺利安全圆满完成,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探访过程以小故事的方式介绍如下。


小故事集锦:


小故事一:


骆宇,男,杉树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父亲2010年病故,母亲早在2003年失踪。家住杉树乡大保村大园子组,离杉树中学10多公里的半山腰上,从学校到骆宇家一个单程要3个多小时,车路通一半,一半是陡峭的泥泞的爬山路。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要从庄稼地里穿过。骆宇的婶婶常吕先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她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非常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屋里烤火,听婶婶讲,骆宇这孩子以前比较叛逆,也不爱跟叔叔婶婶沟通,但是今年尤其懂事,估计人长大一岁,也懂事乖巧了。我们也非常希望骆宇能健康快乐的长大,将来能报答叔叔婶婶的养育之恩。


【通往骆宇家的山路】


小故事二:


蔡普燕,女,杉树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家住杉树乡大保村庙埂组13号,父亲2014年因意外死亡,母亲于2015年改嫁,现在跟着87岁的祖父王啟先生活,祖父眼睛有眼疾,所以带着墨镜,在杉树中学校长的介绍下,王大爷大概明白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一个劲儿的感谢说:“多亏了你们这些好心人呐,如果不是你们爱心帮助的话,我一个80几岁的老人,根本无力负担小燕读书的开支”说着说着我,王大爷也是老泪纵横了......


【蔡普燕的家位于高寒山区,一年有大半时间处于阴雨雾蒙的状态】


【通往蔡普燕的家的陡峭山路】


【蔡普燕的爷爷王啟先】


小故事三:


舒厚方,男,碗厂镇碗厂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家住碗厂镇碗厂村民委员会小坝子村民小组15号 ,父亲于2006年意外死亡,母亲2009年因车祸不幸身亡。现跟58岁的奶奶范泽秀一起生活,还有2个弟弟,舒服、舒振,都在上学,承重的家庭压力全部落在了奶奶的肩上,好在这是一位乐观、勇敢、坚强的老奶奶,这也是唯一一个在此次探访过程中露出过笑脸的老人。


【舒厚方--图中穿红衣服的孩子】


【舒厚方家里探访】


小故事四:


刘绪凤,女,碗厂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家住碗厂镇私钱村民小组16号,父亲于2010年因病医治无效死亡,母亲于2012年车祸不幸身亡,刘绪凤现由叔刘先国监管,从与小绪凤交谈中,我深感这个孩子是个坚强,乐观,有抱负的女生,她的愿望是考上镇雄县最好的高中,然后考大学,长大以后能当一位好老师,像她们学识渊博的班主任李老师一样,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据学校资助中心的刘主任介绍,在碗厂镇受助的全部孤儿当中,刘绪凤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目前是初二年级组第一名,很有发展潜力。


【刘绪凤—图中穿白衣服的女生】


【刘绪凤监护人叔叔家】


小故事五:


胡家满,女,碗厂镇庆坝小学一年级学生,父亲与2014年病故,母亲于2012年离婚改嫁。从这位7岁小姑娘的脸上找不到一丝丝她这个年纪本应该有的天真、烂漫、活泼,看到的只是懂事、成熟和坚毅。她带领我们一行5人去往她家所在之处。好在有微型车送了我们一程,别看家满小小年纪,可是走起路来真是健步如飞,她总是冲在前头为我们带路,还时不时的回头看看我们有没有跟上她的步伐,在行走过程中,通过校长我了解到,小家满每天早上6点出发,这久天还一片漆黑,带着手电筒,边走边小跑,到学校一般要1个小时40分钟。这条路还有另外一家胡浪、胡涛,他们3人一般都会结伴而行......大约2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她的家,此时的我们已经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了,奶奶正在回风炉里煮猪食,小家满放下书包,看见炉子上叠满了猪食,立刻拿过抹布将猪食擦干净,完之后又很迅速的跑到菜园子里去扒白菜和萝卜,说要做饭给我们吃......眼前这一些些举动,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欣慰和心疼,欣慰的是小小年纪居然如此勤快,贴心,懂事,想着要帮奶奶分担家务,更会热情的招待客人,心疼的是,小小年纪,已经背负起了家庭担子,生活的艰辛使得本该天真烂漫,享受父母呵护的年纪却不得不变得成熟,刚强……从胡家满家离开后,我的内心也是跌宕起伏,我深感到羞愧:平时在办公室难免会因为工作量大或是工作琐碎而发牢骚,可是当我们下乡出来走走,看看,亲身体验这些孤儿孩子们的生存现状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这抱怨那呢,只是感觉我们的工作还做的不够,做的不好,心想着以后一定要竭尽全力尽自已所能的去帮助她们。


【胡家满的求学之路】


【胡家满在自家菜地里拔萝卜,准备做饭给老师们吃】


【胡家满平时睡觉的地方】


小故事六:


王晓,男,田坝小学四年级学生 ,家住镇雄县牛场镇石笋村民委员会二屯岩组22号 ,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王卓,今年上初一,兄弟俩就与70多岁的奶奶 杨正美相依为命。



眼前这座铁索桥,看上去十分美丽,可是殊不知,这样美丽的外表是由多少人的性命换来的。还没有这座桥的时候,村里的人都靠竹筏渡河,2007年,王晓的父母为了拉木料盖现在居住的房子,不小心发生了意外,双双溺水而亡,留下王卓、王晓兄弟二人和年迈的奶奶。王晓的家很隐蔽,因为是要翻过3座大山后,在一个深谷里。我们也深深的体验了一把王晓、王卓兄弟俩平时的上学之路,实属不易。一个单程4个小时,翻山越岭,悬崖路,石头路、泥巴路、庄稼地、一个都没落下,牛场中心校教务杨主任说:今天走的这一路,他可把他10年的路都走完了......远远的我们就注意到一个身影,拿着锄头铲菜,没错,是王晓,他正在菜园子干活,他看到突然一群人围住了他,又是拍照又是问话的,估计还没回过神来,也有可能是被我们吓到了,他不敢跟我们讲话,目光躲闪,不愿跟我们多交流。他的家里,是用石头砌成的房子,阴冷且透风,在家里的木板墙上,一张奖状悬挂在中央,显得格外的夺目。


【翻山越岭,一路泥泞,体验了孩子们的艰难求学路】


【王晓正在菜园子里干活】



小故事七:


王治奎,男,牛场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亲于2012年死亡,母亲2011年失踪,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孩子的家人口众多,可是只有2间小房子,非常拥挤,还有个妹妹,王治滢,今年上一年级了。经了解:妹妹王治滢去年申报的时候还没上学,所以就未提交申报资料,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请牛场中心学校教务处刘主任把王治滢的基本信息提供给我们,我们当场采集了她的户口薄及监护人的户口薄复印件,为她拍了标准像,准备探访结束回昆后立刻申报。


【王治奎家中探访】


小故事八:


不知道一个老人,内心要多么的强大,才能坚强的活到现在,这位老人叫雷锋珍,家住牛场镇沙沟村大尾基小组,是牛场镇沙坝小学王坤、王雪、王卫的奶奶,在6年的时间里,先后失去了她生命里的3个男人(2个儿子和老伴),一个儿媳,留下3个孙子独立抚养。这是怎么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这是怎样一个饱受痛苦折磨的老人。家里除了一张床,基本没有什么东西,入户探访的这一路,每家至少我们能看见有个火炉可以取暖的,可是她家没有,一进屋,冷冰冰的,堂屋还破了2个大洞,凭借这2个大洞,雨、雪、风可以肆无忌惮、张牙舞爪、任意肆虐。老人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一个劲儿的感谢,感谢,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异常心酸心疼的老人和家庭,我们只能默默祈祷三个孩子快快长大,也真心希望老人能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的时候,默默的祝愿老人一直健康长寿......


【当邀请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拍照时,她已是热泪盈眶了】


【多处有破漏的房子】


【王坤平时住的地方】



爱心感言 共 0 条爱心感言

  • *发表人姓名:
  • *感言内容:
  • *验证码: